商学院开展“踏青忆先辈,思政活课堂”清明节系列活动

清明时节春潮涌动,追思与奋进同频共振。商学院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开展“一个主阵地+N个实践场景”的思政育人模式,将思政课堂搬进烈士陵园,走进红色纪念馆,通过沉浸式实践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红色教育矩阵。

学院青衿学社以“寒食青团封旧火·晨风蓝染漾春烟”为主题,在校园内开展“指尖上的清明”传统文化实践课堂。师生们手持艾草糯米,将《周礼》中“仲春修火禁”的寒食古礼化作指尖实践,揉捏出一枚枚青翠团子。通过还原寒食“冷食”习俗,将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

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商学院联合崂山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共同聆听曾参与抗日战争的96岁老兵鲁守邦讲述烽火岁月,这是一堂以“沉浸式讲解+场景化追思+代际对话”的形式,跨越76载的“时空思政课”。“当年我们趴在雪地里三天三夜,只为守住阵地。如今国家强盛了,但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当年我们用枪杆子守卫国土,现在你们要用知识建设国家!”老兵颤抖却坚定的声音令全场动容,学生们屏息凝神,脸庞上写满崇敬,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3月30日,学院青芒宣讲志愿者先后走进崂山烈士陵园、西海岸新区烈士陵园,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面向青岛第33中学、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童心向党”主题宣讲,将红色教育融入志愿服务,实现了思政课从“单向灌输”到“双向成长”的誓言奔赴。在纪念碑广场上,通过列队献花、擦拭烈士墓碑、瞻仰英名墙等行动,让革命薪火焕发时代光彩。在展馆内,志愿者们化身“红色信使”,以讲述英雄故事的方式,通过问答互动、情景还原,让红色教育在代际对话中自然流淌,探索出有温度、可复制的思政育人新路径。

下一步,学院将以“行走的思政课”串联重大纪念日,构建“红色铸魂、蓝色启智、绿色润心、紫色尚美、金色力行”的“五色育人”模式,实现思政教育具象化、生动化。以有温度的实践涵养家国情怀,以有力度的引领筑牢信仰根基,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青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撰稿:于淼、艾子彤、孙楚;审核:肖学斌、王栋栋、马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