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大众: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签约

http://respub.xrdz.dzng.com/content/201809/10/c522056.html


9月9日,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与青岛理工大学举行共建“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签约。这是双方积极响应国家生态环境发展战略号召,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各自优势,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壮大环保产业,强化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打造环保领域的高端平台,实现共同发展,服务国家环保事业和一带一路战略结出的硕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王安德,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守信,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副巡视员吴衍秋,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王天义,校党委书记王亚军、校长谭秀森共同为研究院揭牌。王天义为贺克斌院士颁发“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为关亚风研究员颁发“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聘书。光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蔡曙光与副校长杨兴昌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发展战略需求,青岛理工大学与光大国际在国家生态环境部与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倡议下,学校发挥学科、人才、科研优势,光大国际发挥产业、资本优势,双方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组建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致力建设具有认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打造环境领域具有国际水平的集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平台,以服务于光大国际发展需求、服务于乙方学科建设、服务于光大国际和乙方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环保事业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双方以环境技术研究院为载体,聚集高水平科研团队,服务国家和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并提升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学科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同时支撑光大国际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后,建成我省第一个二恶英检测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经过2-3年努力,将该中心建成省、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最终建成服务于中国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一流的环境技术研究院。


研究院的职能定位为:发挥国家智库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生态环境管理,尤其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突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关键问题,通过“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无膜处理工艺与技术研究”、“垃圾焚烧厂膜处理浓缩液处理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及优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技术”、“基于环境风险控制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技术”、“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工艺优化与装备研发”、“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减排与控制技术研究”、“二恶英在线监测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汇聚和培养高端人才,依托合作单位在该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汇聚和培养一批产学研骨干,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通过企业集团-区域-行业等方面技术服务,服务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研究院的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光大集团以现金出资700万元,占研究院70%股份,学校以无形资产(专利)出资300万元,占研究院30%股份。研究院建设模式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2018年-2019年:成立青岛理工-光大国际环境技术研究院;建成青岛理工-光大国际“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大气特征污染物检测及污染控制技术团队。2019-2020年:建成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土壤修复工程研究中心。建成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团队和固废处理与土壤修复技术团队,促进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学科发展,建设山东省一流学科。

经过进一步发展,完成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学科与光大国际深度融合,为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服务。联合国际、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组建“绿色发展国际技术联盟”,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对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技术需求,提高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

签约仪式结束后,学校在学术报告厅举办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高端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作“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的发展”主题报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作“垃圾焚烧炉排放气体中二恶英前驱体和二恶英的在线分析技术”主题报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毕学军作“山东省流域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主题报告。

TOP